北大青鸟光谷校区

北大青鸟光谷校区

  • 北大青鸟徐东校区
  • 北大青鸟光谷校区
  • 北大青鸟高新校区
  • 荆州青鸟之家
  • 襄阳青鸟之家

17740513250

百日千才

虚拟大脑的商业逻辑

发布日期:2023-03-31来源:武汉北大青鸟武汉校区作者:027hpit

     武汉北大青鸟光谷校区:虚拟大脑的商业逻辑

       当一个念头或名字从大脑里闪现的时候,关于它的部记忆都被打捞起来—色彩、腔调、触觉、数据、形状、注释、声音和灵感。比如,当“纽约”从脑子里蹦出来,你会自动想起你和这座城市有关的一切:在中央公园的留影、收藏的卡内基音乐厅入场券、华尔道夫饭店的沙拉和牛排、莱辛顿大道上的波多黎各小贩,来自纽约同事的电子邮件,你读过的任何一篇关于纽约的报道和书摘,甚至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经典台词……这些散落在人生经历不同时间和场景的碎片,被一个念头召唤,悉数呈现在面前。

  它让记忆变得具象、流动和生机勃勃。现在,一款应用程序Evernote可以用来实现它—就像它的名字那样,这是一款记录一切的“云笔记”工具。但它的发明者Phil Libin更愿意相信:Evernote终将成为人们的外部大脑。你的“大脑”变成了一款被托管在云端、可通过电脑、平板设备和任何一款智能手机获得的应用程序—更重要的是,现在球已有2500万人有了这样一个被寄托在互联网云端的虚拟大脑。

  “Evernote会变成人们的记忆中枢,让每个大脑,还有这个世界变得更聪明”在从硅谷山景城(Moutain View)通向旧金山的火车站对面一座容纳100多人办公的孤零零的平房里,Evernote创始人兼CEO Phil Libin如是阐述Evernote的愿景。

  对大多数硅谷创业公司来说,愿景是品—如果它不能终独立存在的话。YouTube没有独立的愿景,但收购了它的Google有;Flickr的愿景已早就被雅虎销蚀殆尽了。而一群聪明的家伙创建的支付工具PayPal,它的使命是帮助人们更灵活自由地实现支付—但在eBay的战略框架下,它现在不再是一家被创始人的灵感驱动的公司了,“PayPal帮”的早期成员Max Levchin、Peter Thiel、Reid Hoffman和David Sacks陆续变身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和持续创业者。他们不断出售所创公司,投身新事业,这些神话是硅谷永远的谈资,但和PayPal无关。

  Phil Libin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他之前创办过两家企业—电子商务公司Engine 5和安系统公司CoreStreet—这两家公司的一些核心人员都成了Evernote的合伙人。2011年7月,Evernote获得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主导的第二轮5000万美元融资之后,Phil Libin公开了他关于Evernote的梦想—成为世界10亿人储存记忆的外部大脑。为此,他永远不会出售这家公司,他希望Evernote至少存在100年。

  Phil Libin有点讨厌硅谷过于流行的“创业—融资—收购—退出—再创业”的循环游戏。“我们到明年就可以实现一家合格上市公司的规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会上市,我们也许有一天会走到这一步,即便上市,也并不意味着退出。”他说。

  当托管10亿人的“大脑”变成一项事业,这可能真比创造一家1000亿美元的公司要有趣多了—当然,这到后可能会变成一回事。过去半年多,Evernote的用户数达到2500万,增长一倍以上;它第二轮融资的5000多万美元的很大一部分进了早期投资者的腰包—利宾希望用这种方式实现投资者回报:随着公司估值的增长和再融资,收购前期投资者的股权;在二级市场的股权转卖让早期投资者实现获益,这样可避免戴上IPO紧箍咒。“从Facebook的经验开始,投资变现和收购上市的退出,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被拆解了。”Phil Libin说。

  也有投资者更着迷Evernote的投资模式和它的增长曲线。硅谷风险投资机构摩根泰勒合伙人Gary Little在2009年底就投资了Evernote,后来还追加了投资。Little在Evernote董事会有席位,作为早期投资者,他可一点都不想离开Evernote。

  Gary Little是在另一家摩根泰勒的被投公司Big Switch的创始人Guido Appenzeller的下接触Evernote和Phil Libin的。Big Switch是一家在开放网络基础上开发企业级私有云服务的创业公司,是Evernote这类云服务的基础供应商。

  “他很风趣,也乐观,重要的是你看得出他是在一种澎湃的激情驱动下做这些事的,”Gary Little形容他次见到Phil Libin的印象。他认为Phil Libin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Groupon创始人Andrew Mason和Zynga创始人Mark Pincus是同一类创业者—“他们根本不想出售公司,希望持续一件事,在意他们的影响力,这是相当健康的力量。”

  Libin当时向Little展示了Evernote当时作为一款刚刚推出的初期产品的大量数据,后,Little被这些数据和分析说服了。大部分人都看不出Evernote的价值所在—它的界面设计倒是很清新和漂亮,人们可以随时把一张图片、一幅数据表格、一篇被剪裁的文章、一段录音或视频、一个网页地址、一封电子邮件等东西剪辑和储存在上面,加上便于自己记忆的标签,Evernote还会自动地为你标注记录这条信息的时间、地理位置和场景—这些都是你日后搜寻记忆的线索和依据。可抱歉,硅谷当时追逐的热点是社交网络、移动游戏和云计算平台,而不是一款记事本—直到现在也是如此。Little看到了Evernote的价值。“它是另一个Google。”

  如人们知道的那样,Google帮助人们搜寻未知世界的一切,再通过Google帐号、基于云的编辑存储和跨移动平台整理与聚合它们。而Evernote另一个相反的方向:它撷取关于你自己的一切—可能是你遇到的人、场景和创造的文档、任务表,也可以是你从Google、Facebook和任何网页上摘取下来的文字图片和影音,但它们都属于你自己。它们被储存在Evernote的服务器上,被打上标签。只需要一个单词的输入就可以被调出来。而且,它也是跨平台的—你用iPhone在Evernote输入了一条记录,再用MacBook或Kindle Fire查看。

  这就是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大脑的区别。而且,在对公司愿景偏执这一点上,Evernote与Google为相似。

  Evernote早在硅谷流行起来—这里的每个人差不多都是信息过载与焦虑症患者。但他们更倾向于把Evernote变成一款学习与办公的工具。可利宾并不希望Evernote成为一款狭窄的学习型工具,他鼓励人们像使用大脑一样使用Evernote。“一个好的Evernote用户不会只用它来干一种事,比如做笔记或存储文档,就像你的大脑,你显然不可能只用大脑干一件事”。

  当Evernote开始变得更流行的时候,这一点得到了实现: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当成便笺,提醒自己要做的事和要买的东西;他们拍下需要记住的路牌和地理标识;他们懒得打字,于是录下来一段话提醒自己某件事情;他们在车上突然有了一个念头,立即用Evernote生成一个简单的表格,到了办公室就可以直接粘贴在文档上;它还可以用作教育。而提炼出这些记忆只需要一个模糊的念头—无论是时间、颜色、地点还是一个名词。

  Phil Libin的产品和市场团队制作了大量视频,引导人们深度使用Evernote。比如旅游—Evernote的官方博客和YouTube视频中详细罗列了在旅行前用Evernote记住一切的秘笈:用Evernote插件在网页上截取地图,储存在客户端上,在地图上编辑行程,将旅游景点开放时间、酒店电话地址、餐厅线路和菜品照片、名胜缩图和来源网址摘取记录下来,加上标签,通过Evernote自带的地理位置功能显示在地图上,出发后,用手机打开Evernote的程序,就能沿着地图上的位置记住要做的一切—它甚至把人们的记忆智能和结构化了。

  “当人们在Evernote上存储的信息很少的时候,把这些记忆信息重新结构,数据分析的意义不大,但现在更多人开始用Evernote存储各类信息,我们已经可以做这方面的事。”Phil Libin说。

  它让Evernote变成了一系列应用—2011年底开始,人们能下载的Evernote程序不再只有一款,而是一个包含了Evernote Hello、Evernote Food、Evernote Clearly和Evernote Peek等程序的组合。其中,Evernote Hello是一款记住陌生人的工具,你对着某人抓拍照片并录入联系信息,程序会添加结识此人的时间地点;Evernote Food帮你记录美食和餐厅;Evernote Clearly是一款阅读记忆工具;而Evernote Peek主要针对学校应用,它通过iPad下载—把各种需要记忆的知识以音频、动画、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存储下来,通过考题的形式被调出。

  当然这些应用存储的信息都会被同步到Evernote原有的客户端上。它们完拓展了人们调度记忆的方式。它们变得更数据化、更容易流动和使用。

  Phil Libin计划成立更多工作室(Studio)开发更多围绕Evernote的记忆管理应用,他已在奥斯汀成立了一间工作室,未来在东京、巴黎、莫斯科和北京的办公室也会致力开发本地的应用。当然,更多围绕Evernote的应用程序将通过第三方开发者的生态系统。现在为Evernote开发周边应用的第三方开发者已有2万多个,被放入Evernote“百宝箱”(Trunk)里的应用也有数百款之多,并不乏着名公司和普遍受欢迎的开发者—云计算企业软件厂商Salesforce允许用户直接将生成的办公数据、图表和信息导入到Evernote;记账工具Expensify也鼓励人们将自己的记账结果保存在Evernote中。海豚浏览器也为Evernote推出抓取剪辑网页保存到Evernote的功能。

  对Evernote来说,第三方开发者与Evernote的工作室并没有明确的边界。Phil Libin甚至表示他愿意收购那些干得漂亮的开发者。去年11月,Evernote收购了一款图片分享应用Skitch。Gary Little也表示,Evernote将继续展开这种收购。

  它让“外包记忆”开始变得流行起来。一方面Evernote丰富和扩展了人们的记忆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可以用Evernote抗拒记忆力的衰退。“Evernote的产品是按照人使用大脑的方式设计的,但它与物理大脑更大的区别是:你存储的东西越多,它能够找出来的东西就越多,不会衰老,也不会丢失记忆。”Libin说。

  当然,如果你希望Evernote终变成一个容量无限的“超级大脑”,更好的方式是付钱。Evernote的年费是45美元,付费用户每个月可以上传1GB以上,整体不再有容量限制,可以识别图像当中的文字信息和扫描PDF文档中的信息。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付费获得“超级大脑”,但Evernote迄今却从未雇佣过一个销售人员。

  “我们不需要销售人员,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去销售过它。”Libin说。但Evernote2011年的收入有1000多万美元,除了少量广告之外,来自付费用户。Libin没有公开付费用户的比例,但他透露了一条值得玩味的曲线:使用Evernote一年以内的用户付费率大约10%,而超过3年的用户付费率在25%以上。

  “人们在上面储存越来越多的内容,他就会越来越依赖它,并且愿意为它付费,你需要的就是等待的耐心。”Libin说。现在,Evernote的产品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更多的人需要一个无限容量的虚拟大脑应付大数据时代过载的信息量,他们选择了付费。

  外部看,这个曲线可能不那么漂亮—Evernote用户整体的付费比率日益降低。“它显然会越来越低,因为我们的用户数量正在飞速增加,他们显然不会在一开始就付费,但大部分后会为它掏钱。”Libin说。

  “我支持这种专注于发展免费用户的做法,我并不为此担心,事实上这是董事会的决策。”Gary Little表示。他们的另一个共识是球化的运营,站是日本—日本是Evernote美国之外的海外用户多的市场,这与日本人喜欢信息收集整理的习惯有关。Libin对寿司尤其着迷(Evernote Food的Logo就是寿司,是Libin本人挑选设计的)。此外,Evernote还在巴黎、莫斯科等地开设了办公室。而Evernote海外市场的下一站是中国。Libin透露:Evernote在中国的用户已有百万规模,是Evernote海外的第三大用户市场。

  这好像要陷入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很难获得成功。“我听到了太多失败的故事,也听到了太多的建议:你需要招募本地人、懂中文、专门为中国设计产品……但我不认为这些都是正确的经验。”Libin认为Evernote在中国的团队应当承担多种角色:中国开发者关系维护、用户社区、本地应用的开发和产品设计。“我更希望在Evernote的产品设计中能融入更多中国的灵感和元素,而不是一个单独为中国设计的Evernote,就像日本元素和任何元素在Evernote的产品中体现的那样。”

  Libin不希望中国成为Evernote与世隔绝的“特区”,因为人的大脑本身是没有国界的。

  但Evernote已经针对中国进行了一些灵活调整。此前Evernote的Android客户端在中国内地一度无法下载升级—因为内置的用户升级付费的内置付费系统(in app billing),但Google无法支持中国内地的内置付费服务。为此,Evernote针对中国内地开发了特定的新版Android客户端,去除了内置付费服务。然而这对需要在Android手机上付费升级的用户显然又不方便。

  Libin正在尽量避开各种可能出现的陷阱,并体现出它的灵活性。在进入日本市场前,Evernote曾接受过日本更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旗下的风险投资机构的2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者帮助Evernote将应用预置在了NTT Docomo销售的大多数Android智能手机上。

  为进入中国,Evernote与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达成了合作,后者参与了Evernote在中国的投资。中国宽带产业基金的操盘者和董事长是中国网通前CEO田溯宁。田溯宁曾在美国留学,深谙金融与资本运作,且与球电信与新媒体业关系甚密。《财经》杂志曾披露:田溯宁曾参与调解2010年初Google与中国监管机构的分歧,并促成双方终达成服务器迁移至香港,保持在华运营的共识。

  幸运的是,看上去Evernote并没有像Google、雅虎和eBay那样遇到太凶悍的中国本地对手。复制的门槛越来越高—尤其当一款应用完靠产品设计与用户忠诚度立足的时候,它似乎就变得更不容易被轻易颠覆。在人们与外部世界的信息连接受到限制的时候,他们至少有权力保留住自己储存在虚拟大脑里的记忆。

  Evernote的云记忆

  Evernote Clearly

  把博客、电子杂志和网页上的文章整理成易于阅读的格式,是一款阅读记忆工具。

  Evernote Hello

  一款记住陌生人的工具,你对着某人抓拍照片并录入姓名电话和邮箱,程序会添加结识此人的时间地点。

  Evernote Food

  帮用户记录喜欢的美食和餐厅,它的图标就是一个日本寿司,由利宾亲自挑选。

  Evernote

  一个跨平台的云存储笔记,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都记录在平台上并且标注时间和地址,设置标签以便在多个设备上查阅。

  Evernote Peek

  主要针对学校应用,它只能通过iPad下载—把各种需要记忆的知识以音频、动画、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存储下来,通过考题的形式被调出,供学生回答以强化加深记忆。

关闭

只为了方便您就学 北大青鸟光谷校区 北大青鸟武汉校区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24号(地铁二号线光谷广场站F口出

Copyright (c) 2006-2023 武汉宏鹏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